全国政协委员卢铁忠:开足马力推进“核能 ”产业新模式落地
发布时间:2023-03-04文章来源:【字体:大中小】
2023年初,华龙一号漳州核电1号机组、海南昌江核电3号机组穹顶先后成功吊装,电影《流浪地球2》的热映也将核能话题带上了热搜,“国家名片”“科幻照进现实”频频进入公众视野。
“看到公众对核能的期待令人感动,这是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良好促进,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更多的思考。”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而能源与环境紧密相连、相辅相成。过去五年,在“双碳”背景下,中国核电在核电、清洁能源、核能多用途利用等领域相继取得突出成果。不久前,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公布,新增的“环境资源界”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新界别中的一员,卢铁忠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对为国家环境资源领域建言献策充满期待。
卅年而立的“国之光荣”
1991年,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投运。30多年来,我国核电在核电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积累了成熟技术以及宝贵经验,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批四台机组已全部按期建成投运,批量化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在运核电机组54台,总装机容量为5578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在建及核准核电机组23台,位列世界第一。我国核电累计发电量已超过3万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25亿吨。在世界核电运行者协会(wano)公布的全球核电机组综合指数排名中,中国名列前茅。
从“艰苦开荒”到“国之光荣”,中国核电的历史可谓波澜壮阔。按计划,到2035年,我国大陆地区核电装机有望达到2亿千瓦以上,占到全国发电量的10%-15%。“在全球碳约束的大背景下,核电正在成为全球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发展核电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双碳’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
核电由“单一型”向“全能型”选手转变
2022年,中国核电发布了中核集团首份生物多样性报告,提出了“共治共生共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在新能源方面,中国核电同步发力,截至2022年,在光伏发电、风电领域的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
同时,核能综合利用业务不断拓展,卢铁忠表示,“中国核电将开足马力推进‘核能 ’新产业项目的落地,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核能供热、核能制氢、核能供汽、海水淡化、同位素生产、综合智慧能源等多种新服务。”在推动全社会清洁低碳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征途上,中国核电正全力以赴由“单一型”选手向“全能型”选手转变。
近年来,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尤其是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进展顺利。“未来,中核集团将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的更多典范工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携手打造核能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项目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
因“核”,更绿色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结合我国资源禀赋,进一步探索新型能源z6尊龙凯时官方网站的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开展高温气冷堆核能多用途利用”是卢铁忠为本届全国两会准备的主要提案。
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高、蒸汽参数高、可高温热解制氢等优势,可为多产业提供工业蒸汽、氢、电力的能源一体化z6尊龙凯时官方网站的解决方案。2021年12月20日,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送电成功。一年后的12月9日,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反应堆达到初始满功率,实现了“两堆带一机”模式下的稳定运行,取得又一重要里程碑节点,向实现商运又迈进了一步。
“一台高温气冷堆可以提供3600吨/小时高温蒸汽,或与热化学制氢工厂匹配,可满足180万吨钢/年的能量需求,相比同等规模的传统火电机组,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342万吨,将其与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产业工艺耦合,将有效助力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纵深推进,石化行业的发展环境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基础性产业,石化和化工行业肩负着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实现石化行业的绿色发展,推动行业低碳转型,是降低企业生产碳成本,保障石化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利用核能供热、供汽、供电,是石化行业面临保障稳定供应与清洁低碳转型双重挑战下的优选方案。高温气冷堆与石化耦合可行且必要。”卢铁忠表示,“建议优化高温气冷堆项目立项、审批政策。建立国家层面、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编制以高温气冷堆为主力堆型的核能多用途利用专项规划,优化产业配套的高温气冷堆的审批路径和标准,加快高温气冷堆石化耦合与制氢示范项目落地及产业化推广应用。”
同时,他还建议适时启动在一些清洁能源输出省份的核能利用。一方面推动高温气冷堆与该区域的石化、钢铁等高耗能企业耦合发展,加快推动高耗能产业脱碳;另一方面针对高比例发展风光新能源的省份,以核电作为基荷电源,支撑可再生能源基地的电力输出与消纳。
“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不仅体现在机组数量和规模上,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核电技术的进步以及安全绿色发展。”谈到我国未来的核电事业,卢铁忠反复提及安全、创新、绿色、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在实现核能包容式、可持续、共享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将不遗余力。”